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積極響應 “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號召,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能源學院“能源廣聚”社會實踐團隊于2025年暑期奔赴廣東省陽江市陽東區東平鎮開展了為期5日的“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活動。該團隊由生物質高值化利用研究中心和新興固廢高值循環研究中心的9名博士、碩士研究生組成,通過深入農村、走訪基層、體驗農耕、調研規劃、參與核電研學等形式,開展了一次集思政教育、鄉村振興服務、專業技能應用于一體的綜合性社會實踐。
本次活動的主實踐地——東平鎮海蓢村,既是廣東省低碳能源專家服務基地東平聯絡點,也是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的定點幫扶村,為“能源廣聚”團隊發揮專業優勢、推動成果落地、服務鄉村建設提供了堅實平臺與良好支撐?;顒悠陂g,團隊成員就能源可持續發展、農村清潔能源利用、農村生態種養模式等議題與當地干部展開深入討論。中國廣核集團駐東平鎮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隊長蔣勇向實踐團詳細介紹了企業在東平鎮推進鄉村振興過程中引入的核電和風電項目,此類清潔能源項目帶動了當地經濟發展,并改善了生態環境,為鄉村振興注入了綠色動能。東平鎮掛點海蓢村干部譚國鑾肯定了“三下鄉”社會實踐對學生走進基層汲取營養、鍛煉本領的積極作用,強調青年學子應深入基層,了解基層,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助力鄉村振興。通過交流,實踐團隊更加深刻地認識到,科技與產業的發展必須深度嵌入鄉村土壤,服務基層需求,青年人才更應發揮橋梁與推動作用。?
在服務實踐中,團隊成員主動參與人居環境整治,協助清掃村道、垃圾分類宣傳與農田排水管道疏通等工作,與村民并肩作業,身體力行宣傳“綠色村莊”理念。在農業體驗環節,隊員們深入稻田,親身參與拋秧與水稻收割任務,真實感受農業勞動的不易與價值。本次參加實踐的隊員結合各自專業所長,團隊圍繞“可再生資源利用”“清潔能源推廣”“鄉村生態系統優化”“固廢資源化利用”等議題,積極探索能源科技與鄉村發展的協同路徑,努力以科技賦能鄉村振興,推動產學研用深度融合。
活動期間,團隊前往陽江核電站,參加“核電+文旅”示范研學,參觀了核電站展覽館、主控模擬系統和生產廠區等,聽取工程師介紹陽江核電在安全運行、環保排放與設備國產化等方面取得的突破成就,了解了我國自主“華龍一號”技術路徑的關鍵參數與工程優勢。在現場講解與互動體驗中,實踐團成員增強了對能源科技發展的使命感,也拓寬了未來研究與職業選擇的視野。
團隊成員通過深入走訪海蓢村與周邊村落,對村莊結構、交通布局、文化空間與人居環境等方面展開實地調研。并在多次現場走訪的基礎上,結合專業知識開展村標創意設計、文化墻初步規劃以及村史陳列方案討論。設計過程中充分吸收當地文化特色,融入海洋文化、核能標識與鄉村圖騰元素,并利用能源學院專業背景,提出引入太陽能照明系統與能源展板設計的構想,努力實現鄉村文化建設與科技普及并重。
通過本次“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團隊用腳步丈量鄉土,用筆記錄民聲,用行動回應時代。實踐不僅激發了青年學子深入理解“科技強農”“人才下鄉”“綠色發展”等國家戰略,也為東平鎮等地帶去新思想、新方案、新活力。今后團隊成員將繼續秉持“為祖國工作”的初心,立足專業,服務人民,在田野中磨礪意志,于實踐中砥礪擔當,為推動鄉村振興、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青春力量。
附件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