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27 日,“十四五”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 “酸化瘠薄旱地綜合調控與產能提升關鍵技術及產品” 中期檢查會議在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召開。本次會議旨在檢查課題中期進展、評估階段性成果,為順利完成項目中期檢查奠定基礎。項目首席科學家、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科學院鄧國富研究員,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陳韋韋研究員、農業資源與環境研究所區惠平研究員,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科學院財務專家黃顯河、亞熱帶生態所科技管理與規劃處副處長李希和財務專家顏瓊、課題負責人、子課題負責人和核心骨干共同參會。
會上,課題負責人何尋陽研究員對專家和項目組成員的到來表示歡迎,強調本次中期檢查是課題推進的 “關鍵節點”,在凝聚共識、精準發力上發揮重要作用。李希簡要介紹了研究所的學科布局、農業生態領域科研優勢,以及近年來在旱地改良、作物產能提升等方向的成果積累,并特別感謝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科學院長期以來對研究所科研工作的協同支持,為跨單位合作課題的順利實施提供了重要保障。
項目首席科學家鄧國富在致辭中進一步明確了中期檢查的核心意義。他指出,“酸化瘠薄旱地” 是我國南方丘陵區農業生產的主要瓶頸之一,課題聚焦這一問題開展技術研發與產品創制,直接關聯國家糧食安全與農業綠色可持續發展目標;中期檢查不僅要 “復盤進展”,更要 “排查問題”,確保課題嚴格對標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的考核要求,避免研究方向偏差,為后續成果轉化與大面積推廣筑牢基礎。
課題負責人何尋陽從課題實施進展、苗頭性成果、指標完成情況、經費執行情況、存在的問題和下一步工作計劃等方面進行了匯報。課題已完成 3 類核心技術研發(含新型土壤酸化調理劑配方優化、兼具甘蔗抗病增產與肥厚耕層構建功能的生物有機肥研發、蚯蚓有機肥研發),并在廣西來賓建立 3 個田間試驗示范基地;研發的復合調理劑在試點區域可使土壤 pH 提升 0.3-0.5 個單位,甘蔗平均增產8%至12%,相關技術已申請發明專利2項,其中1項已授權。
與會專家在聽取匯報后,對課題階段性成果給予高度肯定,認為課題技術路線清晰、課題研究進展順利,已全面完成中期考核指標,尤其是田間試驗數據扎實,為酸化瘠薄旱地改良提供了 “可落地” 的技術雛形。同時,專家們圍繞課題深化推進提出兩點建設性意見:一是建議加強各子課題間的技術集成,例如將土壤調理劑與節水栽培模式結合,形成 “一站式” 解決方案;二是細化 “三方應用評價” 體系,擴大評價主體(科研單位、地方農技部門、種植主體),重點增加不同氣候區的田間驗證數據,確保技術推廣的普適性。
何尋陽在表態發言時指出,課題組將以 “問題導向” 優化研究方案,針對專家提出的技術集成、評價體系等建議制定專項推進計劃,力爭最終形成 2-3 套 “易操作、低成本、高適配” 的酸化瘠薄蔗田綜合調控技術包,切實服務蔗田產能提升與鄉村振興戰略。
何尋陽匯報
會議現場
附件下載: